北京管廊工程是什么?
简单说,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一部分。 城市的土地都是有限的,随着城市的扩展,可利用的地上、地下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传统的建设方式都是在地下空着,然后铺上电缆,管网等基础设施。而现在采用的城市综合管廊是将这些管线集中起来,统一建设,统一养护管理的一种市政设施。
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投入,然而后期却可以节省大量的维护成本,因为综合管廊内环境相对较好,减少了外部因素对管线的影响,也避免了由于开挖路面带来的交通及治安问题。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城市将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结合建设,既满足了交通的需求,又解决了地下管线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综合管廊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有些城市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 比如天津于2014年开始启动沿海大道综合管廊一期工程,这是我国首条海洋生态型综合管廊。
再比如说福州,作为全国首个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建设的系统化、网络化、集约化的综合管廊项目,目前已经在福州市的各大城市建设了39条管廊,总长度为51.87公里(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综合管廊就是城市地下管线的"档案袋",让地下管线处于一个受保护的环境,能有效避免马路拉链等问题,是现代、科学、合理城市多类型管线的敷设形式。一般分为综合管廊和单个管廊,综合管廊一般容纳多种管线,单个管廊只容纳某一类管线。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提升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通过其建设和运营管理将有效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杂乱、管线事故频发和容量超负荷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 cities、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需要统筹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科学利用城市道路的时序来组织安排。城市地下管线包括城市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供水、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目前,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重点是: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改造、棚户区改造、竖向高程改造等城市改造项目,逐步安排城市管线入地改造项目;新城区、各类开发区、园区等规划建设区域,必须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和一次性到位的方针安排城市管线入地。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应充分考虑区域开发改造时序、地方财力等因素,分步安排建设计划,与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相衔接,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综合管廊的比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宜设置燃气管道的,必须选用钢管,并加套设有漏气警戒装置的套管等措施后可与热力管道同舱敷设,必须选用塑料管道的燃气管道不得与热力管道同舱敷设,与热力管道相邻舱室之间的隔墙应作保温处理。严禁将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设置在同一管道舱室内。电缆沟应采取必要的防火隔离分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