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会变声?
通常孩子4个月大时,就会发出“ba、da”等音;6~7个月时会发“pa、ma”等音;8个月大的时候,会发“ka、ga”等音;9个月大时,能发“ta、fa”等音,这些都属于宝宝学发音的阶段。 通常宝宝在1岁时,能够发出的音节会越来越多,到2岁时,基本上都会说些简单的话了。
不过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有早有晚也是正常的。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到了该说话的时间,却还只会叫“爸爸、妈妈”,不要担心,多和宝宝说说话,刺激他发音,引导他学习即可。 那么,从牙牙学语到流利表达,宝宝都是如何实现语言飞跃的呢?
01.理解力的飞跃——从单字到短语 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一定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孩子珍贵的表达愿望。通常3岁的孩子已经能使用简单的句子,比如“我要喝水”“我肚子疼”等等,这时如果宝宝想要做什么或者身体出现什么不适,都可以告诉爸妈。
02.语音的飞跃——从模糊到清晰 多数宝宝学说话的进程是这样的——“喊爸’‘妈’”“‘打’指自己”“‘拿’东西”“‘给’你”“‘不’要”“‘要’吃”“‘拿’衣服去‘给’你穿”“‘打’手”“‘拿’饼干”等等。虽然宝宝说的词不太清楚,但是能明显观察到宝宝的发音越来越清楚。所以,当宝宝说几个字的短语时,爸妈可不能忽略哦!
一般来说孩子在45天左右语言神经就开始发育,6个月左右就开始学着发声了,也就是呀呀学语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口腔内还没有长牙,声带也比较紧,所以发出的音通常都是比较尖锐的。但是孩子在半岁之后进入学步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慢慢长牙,口腔内变大,声带也有所松弛,加上孩子会走路后活动量变大,所以声带使用频率增高,声带变肥厚,导致宝宝的音调不再那么尖锐。
宝宝一般在一岁半到两岁半期间,声带都属于处于发育阶段,音调不会太过于明显。而大多数宝宝在3岁之后,尤其是3岁半左右,男孩女孩的声调就分得比较开了,并且孩子在3岁之后已经进入了幼儿园,开始接受语言训练,声调会更加明显。所以宝宝在3岁之后会有一个变声过程,只不过宝宝变声和成人变声的原理是不一样的,宝宝的声带还在发育中,声带的肥厚导致音调变化,属于正常现象。而成人变声是因为声带完全发育之后喉部共振腔变大、声带变粗变长导致的。
虽然多数孩子在3岁之后声调分开了,但是个别孩子在4-5岁,甚至6岁以后才出现声调变化也是有可能的,属于个体差异问题,只要孩子声带没有病变,也没有张口呼吸的习惯,就不必过于担心,可以等待宝宝进一步发育。如果宝宝在6岁之后音调还没有变化,就需要到耳鼻喉科检查一下是否有其他问题导致了,比如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导致音调不明显,需要及时治疗,避免影响孩子的发音。